广州聚缘试管
您的位置:主页 > 代孕网微信 >

1950年,毛主席收到一封求职信后激动不已,大手一挥:破例安排

发布时间:2024-04-21点击数: 723

1950年8月16日,毛主席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封皱巴巴的信。

信中只写了三件事:师生多年未见,渴望再次重逢;在国民党政府任职时,如何安置土地财产;自己虽年过花甲,但仍希望为新中国奉献一切。

当毛主席看到这封信的落款时,映入眼帘的是熟悉的名字——刘武。

这个人究竟是谁?他为什么要给毛主席写这封信呢?毛主席是否会同意他的请求呢?

这一切还要从毛主席在湖南求学时与刘策成的相遇说起。

毛主席

湖南相识,意气相投

刘武原名刘策成,出生于1883年3月,是湖南新邵县花桥乡田心村人。

那时,他是一个颇有热血的青年,并且熟读《庄子》,对《庄子》中讲要忘记是非,实际上嫉恶如仇、淡泊名利的思想很是认可,这为他后面舍身为革命埋下了伏笔。

家境优渥的他在家人的支持下前往日本留学,在这里,他与孙中山、黄兴同、蔡锷等有着革命理想的人结为好友,并加入了同盟会,他们经常一起谈论革命政治。

回国之后,刘策成想要从教育抓起走,培养革命人才。

毛主席

于是,在1914年刘策成任邵阳驻省中学校长,正式走上了从教的道路。

在从教时,他不仅宣传自己的革命思想,还与该校的语文教员李洞天、学生匡互生藏匿枪支,为的就是反对当时的袁世凯称帝。

当时的袁世凯可谓是“风光无限”。他在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,辛亥革命期间又逼傅仪退位,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。

最重要的是他1915年12月宣布自称为皇帝,此举遭到了各方的反对,得知此消息的刘策成立刻投袂而起,带着学生游行上街强烈反对袁世凯的行为,并策划推翻袁世凯的统治。

袁世凯

然而,就在他们计划一切顺利之时,却被人告了密,湖南都督汤芗铭立刻派人抓捕刘策成及他的同伙,并下令抓捕后马上杀掉。

最终,李洞天不幸遇害,不过万幸的是,同乡蔡锷力保刘策成,才让他免遭一死。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,刘策成也因此被判刑15年,直至袁世凯去世以后他才出狱。

刘策成在出监狱后,经学监主任方维夏推荐,他来到了湖南第一师范大学担任历史教员,也就是在这里,刘策成遇到了与他意气相投的毛主席。

而刘策成的第一堂课,就让毛主席对他的第一印象也极为深刻和震惊,因为刘策成不像别的教员一样身着西装打着领带,十分严肃,也不像其他老师穿着长衫很儒雅。

湖南第一师范

而是身穿粗布长衫,腰上系了一个布袋,头剃为平头,脚上穿着布鞋,就如同农民一样走上讲台介绍自己:“吾叫刘武,字策成也。”

学生们一开始看到刘策成的穿着都是嘲笑声,但是听到他介绍自己,学生们都由嘲笑转为了敬佩。

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位教员就是当时强烈反对袁世凯残酷统治的英雄。这让胸怀大志并且崇拜英雄的毛主席对这位教员更是钦佩。

而当刘策成开始讲他的第一堂课时,因为没带书本而被学生质疑,但他仍不慌不忙。在学生提问时,刘策成不用书本张口就来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,让所有人都听得目瞪口呆。

毛主席

学生们后来也就给他取了一个称号——“活历史”。

他不仅对历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,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革命抱负,并把这些积极的思想传递给学生们。

这也让胸怀大志和沉迷历史的毛主席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时外,还经常在课余找他个别请教、探讨。

而刘策成也非常的喜欢毛主席,因为在和毛主席接触后,他发现毛主席和其他学生不同,不会“只读死书”,并且颇有才华,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。

毛主席

毛主席不仅学习刻苦,还有非凡的革命思想和勇气。

在当时那个浮躁的社会,刘策成在毛主席的身上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——温和又锐气。

温和是他对同学们都十分的友善,性格憨厚。锐气是他会积极宣传新的革命思想,在闲暇时刻带领着同学们一起在湖南当地领导工人运动。

而这段相似的这段革命经历,让刘策成在毛主席的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,想当年他也是那么的神采奕奕。

毛主席

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。

雪中送炭,舍身救学生

1918年6月,毛主席正式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,于是便开始了自己的红色革命生涯。

而1920年刘策成弃教从政,先后担任浏阳、衡山县长。因为他为官清廉、刚正不阿,因此被衡山人民称为“刘青天”。

毛主席

而刘策成离任时,为了警示下个任职县长不收受贿赂剥削农民,就撰有《如何做模范县长》一文,提出了模范县长的十条标准。

其中有“解除贫苦农民头上的“三把刀”(地租剥削、劳力剥削、高利贷剥削),改变官场陋习,树立官场新风,反对贪污,为民办好事”等等。

这也让衡山人民在他离任时给他送上了“万民伞”以表示敬重。而衡山有一首民谣,便是专门赞扬他的。

“登上祝融峰,水秀山也青;来个好清官,就是刘策成。”这也足以证明了刘策成是一位清廉的好官。

毛主席

师生两人虽各自奔赴不同的道路,但却有着共同的信仰,做着一样的事情。

在1920年的某一天,刘策成收到了毛主席的来信,他读过之后发现这是毛主席的一封求助信。信的内容很简洁,概括起来也就是一句话。

“学生要筹办文化书社,但囊中羞涩,不知老师可否资助学生一二。”

刘策成看到自己的爱徒写信求助,也了解到毛主席创办书社是一件对社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,于是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家底都翻了个底朝天,派人给毛主席送去了300元,对毛主席慷慨解囊。

毛主席

而这封来信也让刘策成对毛主席的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。

1923年10月,省长赵恒惕为了巩固自己在湖南的地位,迫切地需要一个人为他卖命,而刘策成深得民心,是最好的人选。

于是赵恒惕就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刘策成的儿子,两人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姻亲关系,于是他便任命了刘策成为警察厅厅长。

在任职期间,刘策成依旧保持初心,没有滥用职权,他的主要精力也是放在了保护和修缮名胜古迹天心阁上。

赵恒锡

但是他很快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——抓捕湖南共产党人毛主席。

为什么要突然下令抓捕毛主席呢?

原来是因为当时五四运动爆发后,为了向北洋政府抗议学生们都纷纷上街游行,而毛主席也在领导当地的工人运动。

公然抗议,这让赵恒惕怎么能不气愤呢?

而刘策成也知道这是自己的亲家赵恒惕亲自下的令,这可如何是好呢?纵使自己是警察厅厅长,也无法不去抓毛主席。

赵恒锡

就在刘策成一筹莫展之际,他突然想到了一个自己非常信服的人兴许救得了毛主席,这个人便是长沙东区警察署署长王建屏。

刘策成找到王建屏后,对王建屏说:“你想办法将消息传递给我的学生,让他好得以脱身,等他脱身之时,就是我上报之时。”

王建屏是个聪明人,一开始找不到毛主席时,便派自己的手下万震侯与维武二人迅速找到了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,把这个消息当面告诉了工人同志们。

工人同志们得知消息后,马上安排毛主席撤退。

湖南第一师范

为了不让赵恒惕起疑心,刘策成在知道毛主席撤离的时候,做足表面功夫,大肆宣传抓捕毛主席能获得丰厚的赏金之类的话。

最终,在一众同志们的保护下,毛主席安全从湖南长沙撤退。

而刘策成这么做不仅仅是因为毛主席曾是自己的学生,还因毛主席正在做着革命人士应该做的事情。

而在许多年以后,有位记者采访赵恒惕为何没有抓到毛主席,他都很无奈地表示:我也不知道,可能是他力量太大了。

赵恒惕可能永远都不会想到,是刘策成放走了毛主席。

毛主席与周总理

1937年7月7日,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华大地,蒋介石却采用不抵抗政策,让天津、北京等地先后沦陷。

刘策成知道消息后非常担忧,马上上书给蒋介石联合共产党一起对付日本侵略者,可这却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,认为刘策成早已和共产党有勾结,为此他特命令湖南官场的人排挤刘策成。

最后,刘策成因不满军人跋扈而辞职,重返教坛。并于1941年开始撰写《庄子集解内篇补正》一书。

求职得到三次复信

1949年8月4日,刘策成在得知长沙解放后,作为毛主席曾经的老师也是很为自己的爱徒感到高兴。

毛主席学生时期的花名册

新中国成立初期,刘策成仍想为国效力,希望能从事文史工作的工作岗位,还因自己的生活比较贫困,于是想到给毛主席写一封书信。

但像这种求职信毛主席收到的那是数不胜数,包括自己的亲戚求职,最后都毫无例外被毛主席回绝了,也正是这种铁面无私的态度,让下面的人对毛主席愈发信服了。

当接到刘策成的书信时毛主席很激动,收到了恩师的消息自然是欣喜的,但他又有些为难,不知道怎么做出合理的工作安排。

思索过后,毛主席提笔回复了自己的恩师。

庄子集解内篇补正

“策成先生,土地和财产都会交给农会处理。至于你要工作,不需要来京找我,我跟湖南有关同志打了招呼,你可去长沙找省长程潜即可。”

毛主席做的这真是两全其美,一方面破例安排报答了自己老师当年的恩情,另一方面又用“不许来京”的字眼表达自己的态度。

刘策成在接到毛主席的回信也是非常的欣慰,于是马上将自己修改的《庄子集解内篇补正》寄给了毛主席,并且深刻的表达了自己想来北京文史馆工作,并不是因为毛主席在京,而是因为想为国家做点实在事。

毛主席在收到第二封信时,他也没有丝毫的不耐烦,而是又回信一封。

庄子集解内篇补正

“策成先生,您想要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心,我非常钦佩。但工作地点还是在长沙比较好。那里熟悉先生的人较多,商筹较为便利,还请先生考虑一下。”

刘策成再次收到回信时,他感到非常的高兴,也马上与长沙有关单位进行联系,但等了半年之久也没有消息。

后来才得知这半年是要等待考察,即使毛主席推荐,但仍要审查被推荐的人有没有资格去任职,这正是毛主席的态度。

可这漫长的等待,让刘策成等得着急了,即使毛主席说不要动身去北京找他,他还是动身去了北京。

毛主席

到达北京后,刘策成给毛主席写下了第三封信。

“没有工作,身上没有钱财,前来北京找你。”

毛主席收到信后,他也并没有责怪刘策成,而是看到刘策成说来了北京,马上安排人将刘策成安置好,送去了衣物和零用钱,一切费用也由毛主席付。

并让周恩来同志对刘策成进行考核,如果不行也万万不可安排。

毛主席为了不让刘策成有什么后顾之忧,他回信道:“策成先生,《齐物论集解补正》已经收到,非常感谢。工作的事情我已告知统一战线部的李维汉部长,你与他接洽便好。”

中国政协文史馆

刘策成看到毛主席的第三次回信,也是安心在北京住下等待消息。

1951年6月,中央文化史馆对刘策成正式下达了聘书。拿到聘书的刘策成是老泪纵横,激动坏了,这么久的等待可算是得到回应了。

自从被特聘后,刘策成每月都能领到丰厚的薪水,但是他依然没有忘记初心,将所有的精力花在自己的书籍上。

1957年9月,刘策成在北京逝世,但是他却用笔给自己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。


参考资料